焊后热处理必要性判断:压力容器是否需要焊后热处理,应在设计中明确规定,这是现行压力容器设计规范的要求。在焊接压力容器中,焊接区域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显示残余应力的不利影响。当焊接残余应力与氢结合时,热影响区会硬化,产生冷裂纹和延迟裂纹。当焊接残余静应力或载荷作用下的动应力与介质的腐蚀作用相结合时,可能引起裂纹状腐蚀,称为应力腐蚀。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引起的母材硬化是产生应力腐蚀开裂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变形和残余应力对金属材料的主要影响是金属由均匀腐蚀转变为局部腐蚀,即沿晶或穿晶腐蚀。当然,金属的腐蚀开裂和晶间腐蚀都是在具有一定特性的介质中发生的。在残余应力的情况下,根据腐蚀介质的成分、浓度和温度以及母材和焊接区域的成分、结构、表面状态和应力状态的不同,可以改变腐蚀损伤的性质。焊接压力容器是否需要焊后热处理,应综合考虑容器的用途、尺寸(特别是壁板厚度)、所用材料的性能和工作条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考虑焊后热处理:1。恶劣的使用条件,如在低温下工作时有脆断危险的厚壁容器,以及大载荷和交变载荷的容器。2。厚度超过一定限度的焊接压力容器。包括有特殊规定和规范的锅炉、石化压力容器等。三。用于具有高尺寸稳定性的压力容器。四。具有高硬化倾向的钢制容器。5个。有应力腐蚀开裂危险的压力容器。6。其他有特殊规定、规范和图样的压力容器。在钢制焊接压力容器中,在靠近焊缝的区域形成达到屈服点的残余应力。这种应力的形成与奥氏体混合组织的转变有关。许多研究者指出,为了消除焊接后的残余应力,650度回火可以对钢制焊接压力容器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认为,如果焊后不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就不可能一直获得耐腐蚀的焊接接头。一般认为,消除应力热处理是将焊接工件加热到500-650℃,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应力的降低是由于高温下的蠕变,碳钢的蠕变开始于450°C,钼钢的蠕变开始于550°C。温度越高,就越容易消除应力。但是,一旦超过钢的原始回火温度,钢的强度就会降低。因此,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必须掌握温度和时间两个要素。然而,在焊件的内应力中,始终存在拉应力和压应力,同时存在应力和弹性变形。当钢的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时,原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由此产生应力松弛。加热温度越高,消除内应力就越充分。但是,如果温度过高,钢表面会严重氧化。此外,调质钢的焊后热处理温度不应超过钢的原始回火温度。一般比钢的原始回火温度低30℃左右。否则,材料将失去回火效果,强度和断裂韧性将降低。热处理工人应特别注意这一点。焊后热处理温度越高消除内应力,钢的软化程度越大。一般来说,通过加热到钢的再结晶温度可以消除内应力。再结晶温度与熔化温度密切相关。通常,再结晶温度k=0.4x熔化温度(k)。热处理温度越接近再结晶温度,消除残余应力越有效。
上一条: 锅炉水处理存在六大问题
下一条: 在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